网络动画有没有钱途

  现象:随着网络平台影响力逐渐扩大,中国动画人纷纷开始关注这个新兴领域,也乐于将自己的小作品放到网络上“试水”。业内人士认为,网络平台将为动漫带来新契机,也有望带动国产动漫的发展。

  反思:为何有许多动画走红网络?

  陈赞蔚:很多优秀动画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传统平台上播放,而网络上的自由度毕竟要大些。在玩具产业中有一类玩具被称为“减压产品”,动画与此差不多,是为了给网民减压。当这类动画片无法走上传统平台,就顺其自然地走向网络。此外,大学生是满怀热情和激情的人群,他们总是试图指出社会中的问题,通过网络平台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。而无论是减压的、搞笑的,还是引人深思的作品,都是创作者要表达和抒发的情绪,这和网络上观看者的需求非常吻合。

  皮三:如果做能在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,除了会受到一些限制,播出还要给电视台付费。但是如果动画人选择去做动画电影,那就带点儿赌博的性质,做一个上线的电影至少也得两三千万元,而且因为市场环境的关系,动画人找到这么多钱并不容易。我也是觉得动画人在这两个平台都不好做,所以选择了网络,毕竟网络上的空间大一些。当然,也会有人觉得在互联网上赚不到钱,这些我们也都在摸索,在想办法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互联网更适合一些精致的小创意。做电视动画的话,没有几十集根本没办法播。但是如果你自己做了一个小片,几分钟的小片就可能换来出名的机会,很多导演都是因为在网络上的一个小片发展起来的,当然后期还要看自己的能力。

  陈格雷:我认为不是网络需要好的动画片,而是好的动画片需要网络。中国的动画有很多困境,现在看来,能让动画走入良性发展通道的只有网络。再过五年,传统媒介的结构也会发生很多变数,肯定不如网络发展得好,所以动画片选择网络平台是毫无疑问的。

  现象:成本是动画人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,动画电影动辄几千万元投资,电视动画动辄几十集起,成本自然不少。有网友认为网络给低成本动画提供了土壤,也有人觉得网络传播的动画多是低成本且质量不精。

  反思:网络和动画成本有关系吗?

  皮三:其实近两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动画精品,比如《打,打个大西瓜》、《李献计历险记》等,它们大多以技术性或故事性取胜。在其他平台上,当然也有《魁拔》这样在成长过程中的好片子。而所谓的质量和成本其实不一定成比例的,一个手里拿着几千万元拍动画电影的导演并不一定能拍出好片子,而每天吃方便面的小导演也有可能苦干几个月拍出好片子,质量好坏还是取决于片子的内容。

  陈格雷:网络动画当然会有高成本的或者低成本的,当然也有很多低成本的动画红过高成本的。但是作为动漫人来说,最应该考虑的是你做的动画能不能赚到钱。如果你的片子有幸成功,那么就应该考虑片子成功后怎么赚钱,让它进入到良性的产业循环中转起来。所以我也想呼吁一下网络平台,应该投入更多的钱来推广动画,动画人的任务是做出好片子,而网络平台该想的是怎么把好片子推红。

  陈赞蔚:我认为在相同的成本上,更适合市场的片子成功率越高,反过来,在相同的点子上,投入越高成功率就越高。拿詹姆斯·卡梅隆来说,他的每部片子都相当烧钱,但是片子也有可观的收入。我想如果网络平台越来越好的话,肯定有大批动画人愿意往里投钱,如果第一次一部10万块钱的片子有了可观的回报,下一次如果他们有了100万,肯定能做得好很多倍。

  皮三:我想网站也希望自己点击率高,所以他们肯定也会帮着推广好片子,但是点击率高是一回事儿,能不能走向产业化是另外一回事儿。能长线发展的片子才有乐观的前途。

  近年来,网络剧逐渐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,另一种重要网络短片类型——网络原创动画也在以迅猛的势头不断涌现出佳作。许多人对网络原创动画的认识是由《打,打个大西瓜》开始的。随后,《功夫兔》、《泡芙小姐》等原创动画不断揭开网络动画新篇章。然而,颠覆了传统传播渠道的网络,更适合什么题材的动画?它对市场的赢利方式有着怎样的改变?近日,《泡芙小姐》系列总导演皮三、网络漫画人物张小盒的创始人陈格雷、广州美术学院动画系教研室主任陈赞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现象:近日,优酷的一项调查显示,网络受众中70%是18岁至35岁的青年人,目前网络动画的受众多以成年人为主,电影院、电视台播放的动画则是以小朋友为主导对象,“低幼化”成了传统观念中动画的代名词。

  反思:网络适合什么题材的动画?

  皮三:在《泡芙小姐》之后,我的确想做一部孩子能看的动画片。可能是因为自己有孩子的缘故,我总想做一部我俩能一起看的动画片,做一部精神干净、视觉干净的动画。有时候我说一部动画片不好看,就有人跳出来说这不是做给你看的,我很怕听到这样的说法,好像小孩子就应该看那些不干净的东西。我们缺少的是那种大人小孩都爱看、让人看完觉得心里蓝蓝的动画片。我想好的东西一定能打动孩子,同时也能触及大人的内心。在某种程度上说,成年人更需要那种儿童的慰藉感。

  陈赞蔚:因为工作关系,我总要看学生的作品,看多了你会发现,只要看一个作品就会知道作者很宅。可能80后、90后从小在网络环境中长大,感觉任何东西都能在网络中找到,但其实你只要走出去就会发现,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并不同。我们看到的动画都是那些同学们想象中的爱情或者想象中的社会。其实我很鼓励学生们到处乱跑,再去创作就会有不同的感受。另外在题材上,如果类似题材太多,再稀奇、精彩的形式和制作也会觉得麻木。所以不管在哪个平台,在题材上找到新的出发点才更容易成功。

  陈格雷:在我看来动画片无非分成两种。一种是作者主观想表达的动画,一种是纯商业化的作品。在中国,两种动画都缺少,需要有人冲出来把架子搭起来,因为纯商业化的作品个人根本做不了,必须有投资、有生产线,这不是个人和个体动漫公司能解决的,它必须是生产线化的。总的来看,比较红的动画还是个人化的感觉较多。

  现象: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动画片上传到网络,最终能脱颖而出的毕竟是少数,太多作品终究石沉大海。

  反思:如何能让网络传播最大化?

  皮三:我自己的经验是靠作品自身的传播力,比如一个片子在网上有了好口碑,它就会一传十、十传百。

  陈格雷:每部片子都有它的特殊性,我也不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,在互联网上不用担心好的东西被埋没,问题是酒香之后,香味没有延续下去。很多动画人曾做出过很好的动画片,但就没有“然后”了,有的去了动漫公司,有的出国,有的甚至远离了这个行业。也就是说,中国缺少一个可延续下去的产业模式。比如《张小盒》,就是我们在比较红的时候坚持把它做下去,尽管当时没什么收入。如果在传统产业链中,比如做歌手,你红了以后会有更多机会,但我们国内的动画作品,往往是红了以后不知道该做什么,非常迷茫。

  现象:动画片如何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?现成的正确答案有许多,如创新、故事、造型、音乐、视听语言、营销战略、宣传技巧、市场对应等。在网络动画中,这些秘诀也许同样受用。

  反思:好动画的成功秘诀在哪里?

  陈格雷:在我看来,所有能走红的动画都来源于一座倒塌的冰山,也就是它挖掘出了大家以往没有被发现的、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。我可以分享一下《张小盒》的成功秘诀。首先,张小盒彻底揭穿了白领活得非常滋润的假象,它是专门为白领创作的。《张小盒》之前,所有故事都在强调白领的小资和时尚,突然出来一个漫画,说白领其实很惨,没钱还要加班。其次就是《张小盒》表达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盒子里的本质。《张小盒》之后,至少有超过50种白领漫画,但都不如我们红,就是因为它们的符号感不够强,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盒子系统。而《阿狸》的成功秘诀就是中国小女生对童话的幻想和向往,而且《阿狸》正好出现在中国动漫要么太过自我要么走向路线化的时期。比如夏达的漫画很个人化,她人也很红,但她的作品很难产业化。

陈赞蔚:做动画的要么是从头开始,自己非常喜欢动画,内心也有想表达的东西。另外一种是半路杀出来,他们做的是市场。而我们学院派一直在尝试融入市场,如果进不了市场,永远都只是研究者,我想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

厦门动画http://www.flamecn.com

综合服务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动画制作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课件制作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服务时间:9:00-18:00